活动报导

-A A +A

清明法会

 

月明 报导

 

清明节是华人传统中一个重大节日。檀香寺于二零零七年四月一日 ( 星期日 ) 下午一时至六时启建清明超度法会,共修三时系念佛事。法会当天设有净土坛,为超荐各姓历代祖先、过往六亲眷属、冤亲斋主及法界一切众生等等。约有七百多人出席参与,场面极为庄严肃穆。

主法和尚唯悟法师在法会中为大众阐述清明节的来源:相传春秋时代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饥寒交迫。有一名叫介子推的忠臣,不惜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让公子充饥。后来,重耳公子登上王位,大事封赏。介子推不想受赏 ,带了老母亲隐居山上。晋文公为了要逼介子推下山,令人放火烧山 。谁知介子推坚持不受赏,结果母子俩活活被烧死。介子推死后留下一封血书,里头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悲伤难抑,遂下令人民三天不准生火,只能生吃食物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为纪念介子推,便将介子推死后的第一天定为清明节。

唯悟法师 在开示中也提到,现今商人为做生意,发明各式各样冥纸。民间则相信将之烧掉,祖先们就能收到这些手信。其实不然,这些只是无智慧的作法。学佛人应 以如法方式追思先人,以共修功德回向众亡灵,同修福慧,以证无上菩提。

善友之家-电影分享《暖春》

月明 报导

 

     你可曾感受过春风的吹拂?你可曾感受过春雨的滋润?你可曾感受过春天的温暖?春的气息,令人欢愉、令人充满期望更令人感到温馨。然而春的感动及力量却也如斯震撼人心。

     拉曼檀香善友之家于 2007 年 3 月 12 日进行了一场小小的电影分享会。住众们在共修后,同一屋檐下,大家一起共赏《暖春》这部电影。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都会被剧中人物及情节感动,甚至会哭得很彻底。即使不落泪,却也不得不承认爷爷的伟大、小花的努力是感人肺腑的!

     戏中的小花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幸得爷爷好心收留,才得以活出漂亮人生。其实小花的出现,曾为家里带来风波,尤其是婶娘的不认同,导致家里不和谐。然而,小花的大量,懂得原谅、恭敬、孝恩,最终也融化了婶娘的内心深处,全家人又得以在同一餐桌上用餐。最让人感动的是老爷爷无私的付出,不在乎血缘,只为儿孙的幸福,更让人热泪满盈。

     这出戏的精彩就在于善的力量。唯有慈悲才能化解一切。生活中的种种,皆是生活中的体验。身边的人事物,皆是成就自己的流程。何不放开胸怀,从观功念恩中学习,生命中的春天何处不在啊!

第五届乐龄生活营二篇报道

文才、曾招坤报导

 

 

     三月九日至三月十一日三天两夜,为第五届乐龄生活营;地点在槟城檀香寺;主办单位是檀香寺晚晴苑。

     三月九日下午三点至三点三十分报道,之后便是活动开始。活动内容有:早晚课诵、佛法开示、,团康 、晨步、智能气功、讲座会、快乐厨房、彩灯杂技参观、健康舞等丰富活动。

     在团康中有唱歌的环节,其中歌词简单,但意义非凡。如,《我为你祝福》、《佛光普照》、《晚晴之歌》等。

     《晚晴之歌》更感人温馨,内容如:“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在一起;六十、七十、八十岁,来自晚晴苑;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我帮你来你帮我,快乐过晚年 ….. ”

     从这些活动和歌曲中可约略了解老菩萨们的生活营性质,它不仅有欢乐的情节,从中更有知识的学习,佛法知见的培育和爱心与互助的精神提炼。

     所以,乐龄生活营是个颇具意义的活动,令晚年的老菩萨生活得更多姿多彩。

     以下是招坤居士对生活营的报道:

檀青新年分享会

蔡秀慧,黄汉栋报导

 

     新年时挂春联现在已经不是一种时尚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春联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等。春联也叫 “ 门对 ” 、 “ 春贴 ” 、 “ 对联 ” 、 “ 对子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古时候人们也用春联巧妙的表达出家里的状况。有一次,朱元璋在新年期间微服出巡,来到一户很穷的人家,看到门前贴的春联很特别,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然后没有横批。他觉得很奇怪,便问主人家这是什么意思。主人告诉朱元璋说:“我们家这么穷,当然是缺衣(一)少食(十)了。”朱元璋了解后便赏了这户穷人家很多财物。可见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管道向当权者申诉他们的困境,于是便有这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国际佛教大学主催﹑各佛教团体主办31日起馬新各地巡回弘法

文才报导

 

     由槟城檀香寺创办位于泰南国际佛教大学的师生,将在 2007 年 3 月 31 日起至 4 月 15 巡回马新各地弘法,以回馈全力支持大学的广大群众。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称,大学能屹立于泰南,全靠国内外社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

     我们安排大学生出来与大众交流佛法,一来是让他们学习利益众生,二来是向支持大学的大众汇报大学的近况与进展﹐并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大马学生到国际佛教大学深造。

     国际佛教大学位于泰国南部康月镇,校地广阔,约 110 英亩。康月镇是一个美丽、宁静的乡镇,是建立高等学府的理想之地,距离马来西亚黑木山仅 36 公里。从槟城驱车前往大学只需 两个 三 个小时 半 小时。国际佛教大学经于 2005 年 7 月 17 日正式开幕。首期的发展计划,已完成的建筑包括一栋行政大楼,一栋教学大楼,一栋图书馆兼多元用途礼堂,总面积约十万方尺。近期完成了一栋女众宿舍,其中的设备先进齐全。正在兴建的有,一栋男众教员宿舍,预计在今年七月完工。尚未完成的建筑包括食堂、学生宿舍及禅修小精舍等。

善友之家居家供僧

慧芬报导

 

     为了让善友之家的成员能够接触居家供僧的形式与体会供僧的真正意义,因此善友之家于2007年2月11日(星期日) ,上午10时半,于善友之家举办了一项居家供僧。  

     当天,善友之家的成员一大清早就从温暖的棉被里爬起来,无非就是为了忙着准备供僧的食物。有的负责切菜、有的负责炸蘑菇、有的则在大厅内摆设法师们的座椅及庄严道场等。虽然大家皆嚷着说自己煮艺不佳,然而所呈献出来的菜色却是色、香、味俱全的。  

     除了善友之家的住众,同时也邀请了其它佛友,包括了莲苑、琉璃苑、竹林苑的同修和其他理大佛学会的学员出席。大家皆不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莲苑煮了一锅加哩素鸡、而琉璃苑煮了素鱼翅等。就这样,大家在分工合作底下,很快的就把厨房的工作给忙完了。  

     此项供僧邀请到檀香寺的 上 真 下 信法师和 上 慧 下 舍法师前来接受供养。在法师们还未到达之前,大众一同进行小小的共修,包括了诵心经、念佛和止静。稍后,由於有部分的出席者皆是第一次接触供僧,因此国强师兄不忘解释居家供僧的意义、其特点和接下来的流程。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活动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