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净献法师》往生开示

-A A +A
Dao1.jpg
唯悟法师讲 文才笔录

檀香寺常住比丘尼净献法师,经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一日(星期六)凌晨五时廿分圆寂,享年八十一岁。法师俗姓李,名品献,一九二六年生,吉隆坡人。年少当斋姑茹素,晚年出家为尼。九四年,将自己所住的寺院──昙华苑,移交檀香寺管理,并成为该寺常住众。

法师灵柩经由十二月一日(星期六)至五日(星期三),置于檀香寺大悲殿供大众瞻仰;并于五日当天,中午十二时出殡。
《我所认识的净献法师》乃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于丧礼中的开示。内容如下:
相识的人离开,心情难免会不舒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净献法师的往生,也感到很欣慰。人,免不了要面对生、老、病、死。人老了,就像一部旧的机器,或老爷车,将会损坏。我们欣慰的是,净献法师能很安祥的面对这最后几个月来的病痛。大家都很关心她,帮她念佛;而她亦在这种安祥的状态下往生。

虽然法师在檀香寺已住上一段时日,有些佛友跟她很熟悉,法师也因此会跟他们分享她的过去;但,有些佛友仍对她感到陌生。刚才药食时,有佛友问我:“今晚助念开示时,要讲什么?”我说就讲《我所认识的净献法师》吧!

我是怎样认识净献法师的呢?我们认识的时候,大家都还没出家。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人到吉隆坡,需要找个地方挂单,经由服务于佛教界与教育界的陈爱珠居士介绍,下榻昙华苑。当时,法师还是该苑斋姑。

法师年纪很轻就当斋姑,老一辈的佛友都称她为芦花姑,而我们则称她为品献姑。当时我还没出家,每次去她那儿挂单,都觉得她人很好,很照顾我们,还亲自煮给我们吃。有时我们不是一两个人去,而是一群人,但她仍然给予关照。她喜欢烹饪,尤其最爱做薄饼和面粉糕。

当时,我们已有“慈爱赠医施药”小组。因此,有时去她那边时,她会慷慨的主动将自己储蓄的钱,拿一两千块捐赠医药。
昙华苑是由三位斋姑合力建起,其中一位就是芦花姑,即后来的净献法师。当年,她们三位筹建昙华苑,过程非常艰辛,甚至还要亲手扛砖块。

吉隆坡的寺院一般都是广东人去,连住众法师或斋姑也都是广东人。可是昙华苑很特别,是福建人去,这是由于三位斋姑都是福建人。因此,她们度了很多当地福建籍人士。据我所知,这三位斋姑都很好客,不管国内外法师,有需要挂单的,她们都很欢迎。甚至著名的印顺导师来马来西亚时,也曾到那儿挂单,并作开示;达能长老亦然。

师父出家后,有一次作全国性巡回弘法,福利组的菩萨们也随队。到吉隆坡时,我们同样在昙华苑挂单,并在其斜对面的雪隆佛教大厦弘法。弘法会后,有一批青年人对福利事业有兴趣,于是我们在那里成立了福利组;净献法师也让此小组在该苑活动。就这个因缘,促使我后来较常去昙华苑。而当时,净献法师也已经出了家。

之后,三位年老的斋姑中,其中一位往生了,剩下净献法师和另一位老当家。老当家大多在槟城居住,只是偶尔回去昙华苑。因此,净献法师与老当家得找人接管昙华苑。但因缘未成熟,其它法师接不成;于是,她们找师父接管。就这因缘,我们接过该苑。

由于净献法师年事已高,所以我们劝她到檀香寺来住,安度晚年的同时,也安心继续用功。就这个因素,她来到了檀香寺长住。

在檀香寺住下后,她仍然很想念昙华苑。所以,我们有时会带她回去。她一回到该苑,就会打开电话簿联络老朋友与信徒,而他们也都会去看她,跟她聊得很开心。可是,自吉隆坡的电话号码换成八个数字后,她再过去昙华苑时,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用电话与朋友、信徒联络。并且有些朋友也已往生,加上她觉得去到那么远却只住一天,实在没意思,于是就开始不太想回去了。但,她还是会常常想念该苑。

来到檀香寺,她还是喜欢烹煮。她曾经告诉这里的法师,她连做梦也梦到自己在做薄饼和面粉糕。因此,我们有时也会让她下下厨,而她就会做很多薄饼请许多人吃;当然,她也喜欢吃自己做的薄饼和面粉糕。净献法师就是这样的住在檀香寺,并继续关心别人。

法师的花鼓打得很好,有什么法会时,都会礼请外面的法师主持,但铃鼓则亲自打。她是很传统的,早晚功课必定依循传统方式,如早课要念楞严咒等。来了檀香寺之后,她依然老老实实的做早晚功课,从不缺席。而做完早晚功课后,就到大愿殿礼拜地藏王菩萨。此外,她也会做额外的功课修持,并曾告诉僧众,她把持往生咒的一半功德回向给师父,一半回向给自己。

法师是位很惜福的人,当看到有人用完电灯及风扇后却没有关,就会主动去将它关掉,并说:“啊呀!这些人真不懂得惜福!”。老一辈的人就是这样的惜福,他们看不年轻人开了电灯及风扇后就走开。

法师也会将信众供养的钱储蓄起来,然后在每年的“慈爱赠医施药”小组周年纪念时,拿出来捐赠医药。当她知道我们筹办大学时,也慷慨出钱支持。从斋姑到出家,她一直都是那么的乐善好施、关怀他人。

虽然法师来檀香寺时已年过七十,但还很健康,只是后来双脚比较没力。然而,整体来说,她比我们都还健康,一直以来就没什么大病。只是人老了,有时难免会有些不舒服;就好比机器旧了,也多少会有点问题。

几个月前,她的健康状况逐渐走下坡。每次送她去私人医院看了病,她都会查问:“花了多少费用?”当她知道医药费那么昂贵时,就会说:“那么贵的呀?吓死人!”因此,心里总是过意不去的对师父说:“常住替我付那么多的医疗费,您就每个月扣我的单钱吧!” 当然,我们不会这么做。

一两个月前,法师感到身体很不适;于是,我们带她去做肠胃检查。当时,医生怀疑她的肠内有不好的细胞;经过第二次检查,医生确定她患上了肠癌。法师知道后,大概认为自己大限已到,所以拒绝动手术。我们也征求医生的意见,其中一位认为须要开刀;另一位则认为她年事已高,恐怕身体难以承受,因此不太适合动手术。况且,如果开了刀才发现她不适合切除癌瘤,非但又必须缝回,还不能做得了什么。

我们这里有位参加过精进佛七的临终关怀医生,答应配合我们给予协助。这位医生也表示法师年纪老大,不宜动手术,开刀只是多受些痛苦;最重要的,是能让她一生跟着佛菩萨,帮她把持正念。至于病痛方面,医生们会供给止痛药以减轻痛楚。
净献法师很能耐痛,从不呻吟;真信法师与她同住一间寮房,所以很清楚她的状况。她非但没有呻吟,反而念珠总是不离手的精进念佛,坚强的持续正念。有时我上去四楼提醒她念佛,问她说:“你知道念佛做什么吗?”她答:“要去西方啦!”我说:“对!对!对!没其它比这更重要,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其它什么都要放下”。一般上,很多人在病苦时,都会失去正念。而净献法师在病痛时却还能保持正念,珠不离手的继续念佛,是很不简单的。

那段日子,师父对常住僧尼们说:“我们出了家以后,就是僧团的一份子,所以净献法师病了,大家辛苦点轮流照顾她。佛陀也告诉我们照顾老人、病人功德很大,而且这也是僧团的精神”。师父觉得这两个月来,我们常住尼众对净献法师的轮流照顾,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赞叹她们的尽心尽力之外,更要表扬这是很好的僧团精神。

学校一放假,我们就开始了精进佛七的活动。当时,所有的出家众都要负责带领大众念佛,因此这段时间不能照顾到净献法师。于是,我们决定安排她到晚晴苑。晚晴苑有许多老菩萨及护士可以帮忙照顾她,即使在晚上,也有护士值班,这对她较好。

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四;晚晴苑主任淑明来通知师父,说净献法师情况不好。我马上前往看探,发现她脸色苍白不如往昔。我到了病房后,有人对她说:“师父!师父!您看,谁来看您了?”她看了一看我,不久,脸色逐渐转好,并且似乎很高兴。我跟她讲了几句话后,就到晚晴苑办工室向医务人员了解她的状况。我们只知道她不是很好,会拖多久也不晓得,这只能看她的因缘和业障;重要的是继续让她保持正念。

我本已安排好三十日(星期五)早上去吉隆坡,出席一场为菩提中学迁校而筹募的《菩提之夜 人间音缘演唱会》。临行前的一晚,我想:净献法师状况不佳,如果真的需要,不去吉隆坡也无所谓。所以,星期五早上去机场前,我去看她,心想如果情况仍像星期四那样不好,我就不去。当时,我独自一人到晚晴苑看她,她的情况看来还很好,并且张着眼睛与我打招乎。因此,我依照行程前往吉隆坡。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却接到电话说净献法师于凌晨五时廿十分往生了。因此,我赶紧乘搭当天早上十点半的班机回来。

净献法师能安祥的走,这是我们都感到很高兴的事。晚晴苑的老菩萨、护士和女外劳对她都很好,也都帮她念佛。

收到死讯后,我马上将讯息电邮寄出,通知目前尚在外国(香港、泰国国际佛教大学)的常住僧众。他们都不约而同的一致表示:会将念佛或所做功课的功德回向给她;并说虽然他们对净献法师认识不深,但能感受到她对人的善良和爱心,是后辈学习的好榜样。

最后,师父要将自己所认识的净献法师的点点滴滴,做个总结。其实我没有充份的时间准备,只是将所知道的、想到的,点点滴滴跟大家分享,希望从这简要的介绍中,能让我们的年轻人学习她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太好命,比起老一辈,物质生活好得太多,造成我们不懂得惜福。因此,当老一辈人看到年轻人的这种不惜福的行为时,都难以接受。其实,惜福是一种美德。

净献法师自年少就当斋姑,遵循传统信仰,在修行上非常踏实,念佛就老实念佛。然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就不是这样。可能时代不同,易接触到很多法门,所以想学的东西很多;结果造成学得多,却没一样精。传统,有它的价值和智慧,所以修行要老老实实。

从净献法师的言行举止,让我们学习到“要对人好,要关怀别人”。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快乐,我们就将自已想要得到快乐的心,去给别人快乐;把自己不要痛苦的心,去拔除他人的痛苦,这即是佛教讲的慈悲心。这一点,在净献法师的身上可以看到。此外,她的节俭和好施,也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另外,净献法师的往生,亦给予我们一项重要的启示,即: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生死问题。临终时,要万缘放下,并持有要去见阿弥陀佛的正念。念佛人,能不能往生西方,就得看他在临终时,能不能放得下,以及是否持有正念。如果平时精进念佛,然而到临终或病痛时却失去正念,业障现前,那就很可惜!所以,念佛要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佛人在临终时,不需要帮他念什么经,重要的是帮他念阿弥陀佛,让他保持念佛的正念。

净土宗省庵大师很了不起,平时非常精进,要往生前预知时日,邀请了老朋友见面,并在众人的念佛声中往生。往生后不久,由于有一些情感较重的信徒很伤心,大师竟然张开双眼对大众说:“我去去就来了!”然后又说:“生死事大,念佛最重要。”过后,大家继续念佛,而他也就这样走了。这就是生死自在!

今天,师父向大家讲净献法师的点点滴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从净献法师身上学习到上面所提及的几个要点。尤其念佛人最重要要有“终有所归的信念”,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家;这样,我们就能视死如归的放下。

我们应以“无常”作警惕;“人生难得,佛法难闻”的思想自我鞭策。人生是无常的,不晓得什么时候它会找上我们?所以,要好好珍惜这人生,在身体还好的时候,就要把握时间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