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黄品琳居士分享「如何决定善与不善」| 24/2/2023

-A A +A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国际佛教大学黄品琳居士分享
「How to determine What is GOOD and what is BAD ? 如何决定善与不善」

黄品琳居士先后毕业于理大、马大以及佛教大学,现于国际佛教大学担任教学助理。

关于「善」与「不善」,黄品琳居士引用S. Dhammika法师在著作All about Buddhism: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an Ancient Spiritual Tradition中说的,佛教主要依 3 法则来分辨善法与恶法,即行为的好坏,这3法则是①基本法则,②因果法则,③可普遍化法则。

①「基本法则」:佛教徒生活和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证悟涅槃或断除贪嗔痴,因此任何会增强贪嗔痴的行为或者让我们偏离证悟涅槃的行为都被认为不好/不善!而任何会减少贪嗔痴且引领我们走向证悟涅槃的行为则可称为好的/善的行为。

②「因果法则」:行为的好坏可以通过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来作出判断,《法句经》说:造作了会后悔的业或所作不善,面对果报时就会泪流满面而悲泣;造作了不会后悔的业或所作良善,面对果报时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因此,佛陀劝导我们要省察自己的身口意。如果我们的身口意行为对自己、他人或双方造成伤害和痛苦,我们就该停止这个行为;反之,如果我们的身口意行为不会伤害自己、他人或双方且能够产生快乐的结果,那么就可以继续进行这个行为。

③「可普遍性法则」: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因此我们应该以自己期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情况时,上述这 3 个法则就能正确的引导我们!

我们必须如理思维每个行为背后的起心动念!

当我们的行为偏离了修行证涅槃的方向而导致自己与他人陷入痛苦与烦恼而又和贪嗔痴相应的话,那就是「不好」、「不善」了;当你的行为对修行证悟涅槃有所帮助且不会为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而又让我们欢喜并且受到善念驱使的话,那么就是「好的」或「正确」的行为!

S. Dhammika说,「没有一个单一原则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若将3大法则组合起来,则能引导我们正确的思维与言行举止」!

精彩内容请观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hW4eTXT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