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尊简史

-A A +A

 

文 / 文才

公元前五、六百年,当时印度有个国家名迦毗罗卫国,国王为净饭王,王后是摩耶夫人,他俩有个独生子,名悉达多。王后摩耶夫人生下悉达多不久便去世,故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养育成人。波阇波提为净饭王元配的妹妹,亦是净饭王的小妾。

悉达多自小受良好的教育,享尽当时的荣华富贵,但有一日他出游时,看到社会中不平等的现象,生命界的互相残杀以及人类等所需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苦等的无奈。从此,他开始终日在思索解救生命与社会之方法。

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终于决定放弃王宫的生活、权力和地位,出外寻师访道,盼能为众生,为自己寻找出能有效解救生命界之一条生路。于是他先后向当时二位有名的外道禅师修学禅定,并且也达到如他老师般的境界。可是悉达多太子不因此而满意,他发现外道之禅定并不究竟,仍不能彻底消除生命界的苦迫,于是他转向苦行林修苦行。

六年后,太子终于领会到,苦行是一种无意义的修行方式,对开悟(开智能)、解脱(烦恼、生死)毫无用处,因此他放弃这些年来的折磨生活,接受人家的食物供养,并且到尼连禅河洗澡,离开了苦行林。而当时他父亲派去跟他一起出家的随从,都觉得太子已退失道心,放弃苦行生活,因此他们都离开了他。于是太子便独自到菩提迦耶认真禅修,继续探讨解决生命界苦难的问题,终于,三十五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他目睹明星,而大彻大悟(开发甚深之智慧),获得一条能澈底自救救他之道。从此世人称他为“佛陀”,即是觉悟之圣者之意。

成为佛陀后的悉达多,为了感激先前教授禅修的二位老师,及提供一条解脱之道予他们,以便他们也能超越生死(轮回)与一切苦迫,因此决定度化他们,但后来获知二位老师已先后逝世,于是便转去鹿野苑,教化曾经陪他出家的五位随从,为他们说四谛法,而他们也前后一一的开悟,成为世上难得一见的圣者,同时这五人决定随佛出家,因此人间出现了三宝(佛、法、僧),也就是开始有了佛教。

此后佛陀四处不辞劳苦的传布解救众生的大法,并且极力反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的阶级制度。其信众中有王族高官,有百姓平民。他也回国度其父亲(净饭王)及亲族。他的慈悲与智慧遍及印度恒何两岸国土,直至八十岁那年在拘士那拉城就将入灭的那一天,仍孜孜不倦的为弟子们慈悲教诲,然后才在当晚向大家告别(入灭)。

佛入灭后,遗体由居诗那拉国国王为他火化,剩下的舍利子由当时的一些国家(八国)请去建塔供养。在这一年,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尊者,为了佛法能常住于世,于是召集僧众在结夏期间作经典与律典的结集工作,由闻法第一的阿难尊者诵出经藏;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尊者诵出律典,经大家审核一致通过后,然后一起将所通过完全无误的经律背诵下来(当时的法与律没有用文字记录)。此举目的在于避免释尊入灭后法与律的变质,致使佛法不能绵绵不绝传布于世,绕益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