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信法师共修开示(21/9/06)

-A A +A

 

五戒

有许多同修都在担心,若自己受戒了,但是却不小心犯戒的话,那应该怎么办?

其实,不管我们有没有受戒,这是基本做为人的道德,并不是我们没有受五戒就可以去犯错。因此,受五戒实际上可以警惕我们不去犯错。

在五戒之中,杀、盗、邪淫、妄语的四戒,属於性戒。犯了杀、盗、邪淫、妄语行为的本性,就是罪恶。饮酒,为遮戒。饮酒本身不具罪恶。但饮酒之后,迷乱理智,失去智慧,会做出犯前四戒的行为。

不杀生戒

凡有生命者,我们都不晒室馍焙λ恰2宦凼亲?行)杀、教他杀、方便杀、咒杀、堕胎、破卵、予他毒药令服断命,皆是杀罪。只要使用种种的方法,导致那人断命,这就算是犯了杀生戒。杀戒以杀人为重,杀旁生异类为轻。杀人若具足五个条件,就成了不可悔罪。

•  是人 - 所杀者是人,而非异类旁生。

•  人想 - 蓄意杀人,而非想杀异类旁生。

•  杀心 - 有心杀人,而非无意误杀或过失杀人。

•  兴方便 - 运用杀人的方法,如使用毒药和放火。

•  前人断命 - 被杀的人,断定已死。

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当中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杀生基本上是以心为主的。若无意杀者,这不算犯重罪,可在佛前礼忏,罪可悔除。但是,忏悔除罪,只是除犯戒罪。一旦因缘成熟还得还报。

我们最常犯的杀生戒,乃是对于虫蚁之类的旁生动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为了维持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一些小动物如小虫、蟑螂、蚂蚁、乃至老鼠等的问题。当我们面对生满小虫的浴室时,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晓得要如何清理。但是,佛就说, “ 不为伤虫,只为清理 ” 。

这一点就说明了我们清理打扫,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不在于杀害虫类。因此,并不算杀生。那么,为了减少杀害虫类,我们应该时常保持环境的整洁,即使有虫类,也不会出现太多的状况。

其实,每一天我们都会无意地杀害虫蚁。因此,只有多念阿弥陀佛,愿这些众生可以早日转生善道,这并不算犯杀生戒,只因我们并没有动杀生之念。

佛教主张不杀生,提倡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我们自己都害怕受伤害,那其他众生何尝也不是如此呢?虽然佛经上说杀生有果报,但是我们不必把着重点放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一定会有的,但是并非完全不能改变的。

记得上次师父曾说过,我们守戒有三个层次。那,我就用不杀生来做例子。第一,由於我害怕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不去杀人;第二,由於这这是宗教信仰的戒律,所以我才不去杀人;第三,不基于任何原因,我已达到连杀害众生的心都不存在了。第三的层次,才是我们应努力达到的地方。养成慈悲心,方是不杀生戒要带出的精神所在。

那么,我们在学佛的道路上,除了要止恶,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行善。在这里,我们就会谈到怎样去放生。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若我们能够办到既戒杀又放生,那功德将是无量的。

在 <杂宝藏经>有记载到,有一位小沙弥的师父知道小沙弥将会在7日内寿命将尽,要沙弥返回俗家一趟,7天后才再回来,却没有向小沙弥说明原因。那小沙弥就乖乖的听话回家去了。7天后,小沙弥又回到师父的面前了。师父一见到他,就觉得非常惊奇。所以,他就问小沙弥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所以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已是一位阿罗汉,所以他就用天眼通来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在之前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

原来在小沙弥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纷纷落荒而逃。眼看无数的蚂蚁即将淹死,他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小沙弥就这样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这是其中一个放生的典故。只要我们常以 “ 一切男子皆是我父,一切女子皆是我母 ” ,那我们就自然地不忍伤害一切的众生,即而自然地生起一颗慈悲心。其实,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那放生才是积极的善行。止恶行善,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那我们又要如何放生呢?首先,我们在放生之前,必定要了解到某些动物的的生态﹑习性和來源。比如,买淡水鱼放于大海,或买海鱼放于淡水,这都是问题。简单來說﹐放生也要有一定的智慧,否则我们其实只是在 “ 放死 ” 。更重要的是,不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保持环境清洁,防止害虫的繁殖,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

那受五戒,一定要吃素吗?其实,这是大乘菩萨戒。依照五戒乃至比丘戒得律制,并无素食的要求。我们可以了解,这基本上是要提倡慈悲的精神,而且也是一项美德。或许,可以尝试吃三净肉,即是那只动物不是我亲手杀、不是为我而杀,而且我没有听到动物被杀时的叫声。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本身要常常对一切众生皆有一颗慈悲的心,心存善念,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地不会伤害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