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心得》

-A A +A

 

文 / 静杏

学佛三年,也在众因缘和合之下具足参加檀香寺主办的精进佛七三年,回顾这三年的学佛历程,对持名念佛法门是略有体会了,这多亏了每月参加八关斋戒会的共修训练。熟悉的道场、熟悉的法师们、熟悉的流程,加上耳熟能详的叮咛让自己很快便适应环境,知道得把 “ 鞋子 ” 留在外面,万缘放下,在这七天内尽量保持正念将心安住于佛号。

这次参加精进佛七的动机还是纯为藉共修力量训练自己能正念时时现前,逐步让正念、忆持力成为己心性,了了觉知内心状况、当下一念;因为生命无限相续,所以相信若正念分明,记忆于念心所的功能将能让今世所学绵绵密密,且深深烙印在阿赖耶识。虽然真觉法师说过: “ 剎剎的正念可随时随培之,不须待任何特定日子、时机 ” ,但自律不强的自己还是倾向于先藉共修他力来训练自己 “ 定、念均等 ” ,以期今世能铭记所学, “ 不难为自己的下一世 ” ,更不愿自己的下一世如今世般直至中年,历经丧亲之痛后方才接触佛法,深知佛法的妙用!

小参时,真信 法师提策说若为自己设限必让自己身心不自在。因为师父的及时提醒,自己才醒觉需停下观照自己的念佛心态。省察一番后,很 “ 庆幸 ” 的发现自己并未因设限而不自在,意志力散漫之故。或许师父太高估自己的持久力了,况且要时时提起心念,了知己心实非易事,尤其惰性、妄念总会不时在一旁伺机而动;但另一方面,师父的提醒却间接让自己注意到自己所谓的 “ 藉共修力量训练自己正念 ” 的目标仅仅限于道场内,一出道场便还是一贯任由己心散漫、无有定所,徒留形式上的禁语!原来自己正念的设限极为短视,仅仅限于依报正报殊胜、庄严的空间,只知念佛、诵经、静坐、拜愿等活动时专注;身在外,心念便放任,仍旧与 “ 道在日用中 ” 的境界背道而驰!

主七和尚唯悟法师开示时提起 “ 克期求证 ” ,说一些戒子参加精进佛七的动机为自定期限,以在佛七的七天内勇猛精进念佛以达至一心不乱的境界。惭愧的是,自己的资粮不足,精进力不强,且时有时无。 “ 克期求证 ” 是沾不上边了,只能尽量做到藉他力随 “ 缘 ” 而修而已。

本以为自己所谓的共修他力仅仅指近两百七十位的戒子们,但结果发现更大的助缘反倒是来自梵呗及法器。戒子们的异口同声,法师们虔诚用心的诵念,外加法器的击打常让自己的散心为之一摄,进而将心安住于念佛,以清凈三业,熏习第八识;也自然而然地随着木鱼、引磬清脆、定心的规律节拍,不急不缓的大众音声,精神专注地尽量做到念念分明、凈念相继;即便妄念偶尔入侵,也能稍有觉知将之放下,逐步学习果煜法师于《火焰化红莲》小册子中所开示的 “ 事一心 ” : “ 过去者不忆 ” 、 “ 对未来者不期 ” 、 “ 当下者不住 ” , “ 圆摄三世成当下一念 ” 。

因为自知常常陷入追悔、懊恼中,被外境所转而无法自拔,所以对果煜法师所解之 “ 一心不乱 ” 其中之 “ 事一心 ” 极为受用。因此念佛时,每每发生过的错事一现,便学习以 “ 不追忆 ” 来自我提醒,自我放下,不给予理会;对未来的事情更是不去挂虑、不去做无谓的担惊受怕;对现前一切境运也任其去留, “ 不住着 ” ,

试着全神贯注于仔细念佛号。当然自己尚做不到完全如果煜法师所言之 “ 前后际断 ” , “ 圆摄三世成当下一念 ” ,但当投入于念佛时,确实体验到整个时间似是不存在了。所以念头曾闪过几回:精进佛七若能再多七天,念佛体悟或许会更深入!

六字转四字佛号,及追顶念佛时段法器的敲打更是成功地让疲劳一扫而空,越念越起劲、越念越有精神,越念也越法喜、心念也随着清明,舌根也为之而清凈;即便声音沙哑还是开心、专注的念着,甚至还觉得意犹未尽!大回向跑香时,木鱼沉定远传的声响,更让自己摄心,保持正念地 “ 念与佛步步不离 ” 。

简言之,种种的助缘、增上缘,让自己对念佛法门稍为有所掌握了,但仍谈不上任何 “ 心量之增广,见地的突破 ” ,抑或达至一心境界中之 “ 念而不念 ” 、 “ 不念而念 ” 、又 “ 于一心不乱,无功用行中,内观诸法,如梦如幻,唯心所现,而悟 ‘ 无生法忍 ' ,而见佛实相 ” 的层次。

末了,至诚感恩檀香寺用心良苦、苦口婆心的诸位法师们,及任劳任怨的行堂护法居士们尽心尽力的护持、慈心关照,让戒子们能心无旁骛地安心地用功!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