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是千古功德

-A A +A
xiao hei.JPG
小黑

小黑,现任中学校长,《南洋商报》、《光明日报》栏作者、马来西亚文化协会(霹雳州分会)理事兼文学组主任、大马华文作家协会理事、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二)主编。作品颇多,分为小说和散文二大类,著作颇受读者欢迎,并受教育界重视。

曾获多项写作奖项、担任《蕉风》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清流》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多项大马及国际华文文学奖(包括〖花踪世界小说奖〗及〖新加坡金狮文学奖〗)评审委员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慕名南洋大学已久,从它的创立、同学们陆续从那里毕业,然后平地一声雷,它被关闭了。新加坡政府以南洋理工学院的名义,在原地扩建南洋大学,但是这间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南大。很多南大毕业的朋友都不肯接受这是他们原来的南大。

最近拜访新加坡,找到南大毕业的中学同学,用车子载我一了夙愿,终于有机会进入当年风靡一时的云南园。南洋大学一如新加坡的市容,是一座花园中的大学,树木青葱,环境幽美,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我们还在这里参观了它的商业管理学院,发现有许多中国大陆到来的学生。原来是各地的高级干部出外留学,学习企业管理方面新知识。

南洋大学是成功的好例子。想当年,陈六使先生登高一呼,民间热烈反应,从小贩到三轮车夫,甚至卖唱的歌女,都纷纷响应捐献建校基金,一间巍峨的大学就在新加坡这个岛国矗立起来,圆了马新两地受华文教育学子的心愿。在英国殖民地时代,居然有机会靠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建立堂皇的大学,简直就像在梦中。其中最显著的贡献人,就是陈六使先生。因着他的领导,一个华教人士的梦想才能够落实。今天南洋大学虽然改了面貌,陈六使先生以及那个年代的草根群众的无私奉献还是深深烙印在老百姓心中。在历史的长河,他们的丰功伟绩一直让人们惦记在心头。

在更早的时候,当中国还在抵抗日军侵略,当中国新政府刚刚成立,当新中国还是物资贫乏、非常需要侨胞慷慨解囊,新加坡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陈嘉庚先生,卖掉一生的产业,倾全力发展厦门大学与集美大学,为他乡下的子弟提供就读的机会。在陈嘉庚先生八十多年的岁月中,他所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办学的慈善事业。集美和厦门两城,也因为他的努力,教育水平提高,人民生活也改善不少。

没有人不知道陈嘉庚先生。不单只是集美和厦门,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凡是华人都知道新加坡老华侨陈嘉庚毁家兴学的伟大故事。陈先生对大陆的贡献实在太巨大了,当他去世时,为他执绋的居然是周恩来与朱德两位大人物。他的遗体由北京用专格火车,直接送到厦门。隆重的葬礼,真是空前绝后,史无前例。

毁家兴学,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罕见。因为中国人过去太贫穷,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有心人士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因此排众而出,经过千辛万苦,将学校办好。这种情形在我国的华文中小学,是极不陌生的。通过千人宴、歌星义演、盂兰盛会、义跑等等方式,筹集建校基金,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谁不曾捐款给华文学校呢?

在新加坡的旅程中,从南大校园下来,我问他:“还记得菩提中学吗?”他不解的看着我,为什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告诉他,陈六使先生捐献给南大的精神一直都没有冷却下来。菩提中学在今年内就要搬迁,庞大的建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筹委会署理主席是德高望重的唯悟法师。他们打算为学校筹集2千万令吉的建校基金。老同学听了,轻声惊呼:了不起啊!是的,要完成这项建校计划,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建立学校是千古功德,我们都应该发愿,争先恐后来实现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