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採访录

-A A +A
BaoGuang.jpg
慧明法师与宝光居士交流

 

採访:文才

大马佛教有今日的发展与早年外来的法师和团体的纷纷成立以及居士们的积极推动佛教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六月一日与慧明法师拜访太平的邱宝光居士,邱居士在佛教界贡献颇大,属在家元老。因此趁这机缘向邱老人家採访,以便让教内人士对大马发教发展更略知一二。

邱居士一九三三年出生于槟城贫穷家庭,小时候常与母亲到菜市塲捡别人丢失或不要的菜回家,每日的膳食皆吃稀粥,有时也去妙香林用餐( 吃蕃薯粥 )和帮忙。

小时候也接触过宏船老法师,法师也亲自教过他三字经和佛教唱诵。但因小时迟钝,故总学不好。可是因居士的发奋图强,好学不倦而在一九五六年以标 青的成绩毕业于高中二,并获得老师们的肯定而帮他向政府申请免费到英国师训。

一九五九年毕业后,便到高渊职教,周未就回槟城,并为竺摩法师作佛法翻译( 星期六 );星期日则去槟城佛学院亲近苏曼迦罗法师(法师为美国基督教牧师家庭成员,本欲成为牧师,后因对佛教了解后而学佛出家)。

据邱居士说,法师当年积极的推动佛教事业,成立青年团(今天的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与他有密切关系),办週日佛学班,编写英文佛法教科书和佛曲等。

邱老人家也为了受中文教育者的方便学佛而翻译课本、佛曲及成立中文学佛组及亲自编着新佛曲和儿歌等。当时亲近法师者尚有杨亚六等人。

邱居士之所以学佛,最初主要是为了为佛教作翻译而阅读佛书,于是逐渐浸淫于法海,成为佛教徒,并热心从事佛教工作。

一九八五年,老人家结束教师生涯,但仍然马不停蹄的从事佛教工作。在八十年代当佛教翻译工作者,除了老人家,还有梁家栋,即今日的唯悟法师。

从老居士的了解,早期大马佛教只有南北二传,他们常交流并互相尊重,直至七十年代才有藏传佛教的流入,而信徒们也亲近各源流的法师,( 当然也有的只学一宗一派 ) 使得佛教百花齐放。

当时的弘法语言,在槟城主要以福建语;怡保、吉隆坡粤语;其他地区则用华语。

一九七三年,邱居士等请了印度和尼泊尔的喇麻到本地弘法,而老人家从喇麻处获知印度的贫困。该地政府拨给寺院的土地是草木不生的,而出家众就靠这劣质又缺水的土壤每日耕种十二小时以求维生。

因社会的贫穷,僧侣在耕种时都换上以树叶制成的衣,于是皮肤被割伤、痒和痛等;而此类衣服也仅耐一个星期,之后便作为燃料用途。

一九七六年开始 ,老人家亲自积极的收聚旧衣服等寄去给一间佛寺,而后陆陆续续有其他寺院的申请,所以一九九六年已增至五百多间,当地穷困百姓和僧众,每年就从寺庙获取日用品。但因工作的日愈繁重,于是老居士将此工作交给三乘法轮居士林。

因办密教活动的不方便,于是一九八六 年 邱居士与众佛友创立三乘法轮居士林,同时老居士也成为该团体的顾问。居士林的成立非只为传承某一宗派,而是让各源流的派系皆有活动空间。因此,居士林的大雄宝殿中央供奉南传式的释尊像,左边供奉观音菩萨像,右边则供奉藏传莲华生大士像。

居士现今七十四 岁;一九九二年成为马来西亚佛光协会第一任会长;之后动心脏手术;二○○○ 年第一次中风,隔一年又中风一次,于是开始停止弘法。居士弘法的生涯里,足迹踏遍马、汶(大马和汶莱 )两国 。

访谈中老居士说到,佛教在社会福利方面贡献太少,虽近年来有改进,但仍需要检讨与反省。

他也说,不少佛教会的成立是因教会内部的分裂而形成。在积极的一面看,那是好的,它促成了佛教的另一种传播方式,故有时逆境反成为增上助缘。

先贤们的奉献与牺牲,才有今日的佛教;老居士的为教为众生的慈悲是后学的楷模,但愿诸善知识与邱宝光居士长住世间,三宝加被。

 

BaoGuan1.jpg
当地寺庙佛学班
BaoGuan2.jpg
僧众济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