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介绍

-A A +A

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050051) 张 彬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眼科学教研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也日益增多,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成为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中医眼科开展以“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为主的“三降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如何长期持续的控制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提高视力,改善全身及眼底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我们中医眼科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我们摸索出一整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规律和经验,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常见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中医眼科称为“视瞻昏渺”、 “暴盲”的范畴,现代中医眼科学亦有人称之为“消渴目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机?多由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 、胃热内盛和肾气虚衰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视网膜微循环对新陈代谢、 内分泌 、血液学损害的反映,表现为微循环结构及功能上的紊乱,既毛细血管壁内周细胞消失、毛细血管前动脉-静脉短路、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床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在此基础上出现各种的眼底改变。糖尿病病理变化是引起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此外,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亦有一定关系。至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与糖尿病的类型则无太大的影响。

3如何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有糖尿病病史。自觉症状:早期一般无视觉的异常,眼底损害达到一定程度之时,视力才逐渐的损害,或视力骤降。全身可以伴有多食善饥、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

4.眼部检查体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单纯性和增殖性,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静脉改变、新生血管及增殖性病变。微血管瘤呈针帽大,圆形暗红色小点,多集中在后极部,数目较多,数月或数年不退。出血多在视网膜的深层或中层,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分布在后极部,如出血量大,可突破内界膜而进入玻璃体。渗出物常出现于视网膜后极部,有边界清楚的黄白色蜡样渗出小点,可数个或数10个呈簇状堆积或融合成片,名曰硬性渗出,而是神经纤维局限性缺血坏死的表现。静脉改变主要为静脉纡曲、扩张。新生血管多见于视盘部及其附近,呈束状或网状,亦可伴有透明状膜而伸入玻璃体。新生血管破裂可以发生大出血,随后形成增殖性病变,最后多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1984年我国眼底病研究组制定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

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特点?介绍名医的经验:在治疗上已故吾师名老中医庞赞襄教授的处方:(黄芪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川牛膝10克、苍术10克)。大便溏稀者,重用苍术,气虚者重用黄芪。
我们中医眼科的辨证论治分型为:
1)阴虚燥热型:见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治法:滋阴润燥。方用玉女煎(熟地10克、麦门冬10克、生石膏10克、知母10克、川牛膝10克)。
2)气阴两虚型:见有口干咽燥,烦渴尿频,倦怠乏力,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无力,治法:滋阴益气。方用:二冬汤(党参10克、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
3)胃热内盛型:见有怕热喜冷,消谷善饥,烦渴多饮,体瘦便秘,尿多且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治法:清胃通腑。方用:白虎承气汤(生石膏10克、大黄10克、知母10克、玄明粉10克、陈仓米10克)。
4)肾气虚衰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尿频量多,大便秘结,舌质红,治法:补肾益气。方用:肾气丸(附子10克、肉桂10克、熟地黄10克、山萸肉10克、干山药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

此外,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和血明目片,1次5片,1日3次。
止血祛瘀明目片,1次5片,1日3次。
三七片,1次3片,1日3次。
致康胶囊,1次3粒,1日3次。
云南白药,1日3次,1次2克。
消渴丸:1次8粒,1日3次。
降糖胶囊:1次3粒,1日3次。
玉泉丸,1次9克,1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