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精神病,治疗路上不孤单

-A A +A
5_1.jpg
■ “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的讲师蓝荣光(右)和袁瑂悦表示,此课程可让学员宽心接受患病的家人,也具备更多照护技巧,进而协助患者逐步康复。

光华电子新闻

报导:彭可晶
摄影:林则贤

全马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家庭多不胜数,很多家属不知道要如何与患上精神疾病的家人相处,自己也可能因长期照护患精神疾病的家人,在重重的压力下,陷入身心失调的死胡同中,他们找不到喘息空间,甚至造成情绪危机,进而成为另一个病患。源自于美国,于数年前引进大马的“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贴近家属的实际需求,终于让精神病友的家属们有了解套空间。上课后,学员不止宽心接受患病的家人,也具备更多照护技巧,进而协助患者逐步康复。

家里有着一个精神病患,可想而知,全家必须面临的冲击是一波接一波的,家属多数都没有照护患者的专业知识,在病患的病情反复,周遭眼光的不谅解,以及总总细微却积沙成塔的压力下,长期备受煎熬的家属多数有严重的情绪困扰,或是对患者采取放弃的姿态。

在亚洲,很少精障家属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困境,更别说是走出自我的局限环境。而在美国,愿意走出来家属较为普遍,美国精障家属联谊会(NAMI)家族组织早年就发起“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他们策划了内含12课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有澄清病因、让家属了解精神病是脑部病变所造成、让家属多了解和患者相处的方法、以及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及教导家属面临状况的处理,并教导他们如何制定康复计划。

在亚洲方面,这项课程是由香港浸会大学社工系赵雨龙老师引进香港,并将教材浓缩为8课的课程。随后亚洲各国也逐步引进这项课程,大马的“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是由一家药厂引进。在槟州,檀香爱心福利中心与槟城医院自2004年10月份开始就持续联办“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至今课程已经举办了10届,该中心也将于8月1号开始在大山脚檀香禅苑举办第11届的“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

教材浅显易懂

檀香爱心福利中心行政人员吴永达表示,“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主要的参加对象是精神障碍者之家属,也有不少的精神病康复者参加课程。他说,透过康复者的分享,患者家属从中学习到更多照护技巧,也更有同理心。此外,他表示,也有志工、注册辅导员和辅导老师前来上课,但患者家属的比例仍是最大的。

由于教材取自香港,而大马与香港的文化、民情及社福医疗机制也完全不同,为使课程符合本地民情,檀香爱心福利中心“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的讲师将教材修改为更浅显易懂,更本土化,让学员们更容易接受与了解课程内容。

“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的讲师之一——心理社会治疗师蓝荣光表示,他除了和其他讲师们将教材修改为更浅显易懂,让学员能够更快消化课程内容,他也使用数码影像光碟短片,将之成教学辅助工具,当艰涩难懂的理论课化成生动的画面,他笑说,学员吸收资讯的成效,会比刻板的照本宣科好多了。

体谅和包容患者

他指出,一般人对精神疾病都有很深的误解及迷思,以为患病的肇因是生活压力、重大创伤,其实不然,精神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生理及遗传、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课程的第一课,就是要让学员认识精神病。

他举例说,他有个病患就是因为环境因素而患病,对方是从事油漆工作,因为长期吸入油漆的味道,油漆中的溶剂(俗称稀料)具有高度亲脂性,通过细胞膜蓄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导致他的大脑细胞受损,诱发中毒性精神障碍。

他表示,第2课是教导家属了解病患体谅和包容患者,站在患者立场想事情,不用指责语气,而是同理心,比如说:“我想了解你为何会做某某事情”,而不是指责患者说:“为何你整天只会捅娄子搞破坏。”第3课是让患者家属认识精神科药物的作用,进而可向患者解释,这药物有何作用,而不是一直盲目地要患者吃药。

通常病患在病发时,都会经由一些行为发出警号,因此,这项课程中的第4课,就是教导危机处理。蓝荣光指出,其实家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病患者给予的警示动作,比如突然焦躁不安,眼神骤变等等,家属就可以在未发生不愉快的肢体冲突前,给病患最好的照护。

助家属释放情绪

他说,课程的第5、6、7、8课,分别为“善待自己,重整生活”、“康复的疑惑与希望”、“权益与倡导”和“学以致用”,都是对患者家属有莫大助益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说,其实“精障者家庭支持计划”也是让家属释放情绪的一个团体,未来他希望大马也能有类似的团体,让患者家属能定期聚会,与其他家属倾诉心情,相互支持与鼓励,了解自己并不孤单。

檀香爱心福利中心“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未来有一项计划,就是定期让历届学员聚会,通过欣赏与精神疾病有关联的电影如《女生向前走》(Girl Interrupted)、《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再作心得分享并聚餐和交流,这会让学员温故知新,并持续和其他学员交换最新的照护资讯。

家属鼓励 康复机率大

袁瑂悦是2006年第4届“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学员,目前为“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小组组长、讲师,也是身兼檀香爱心福利中心社会教育组义工。她说,她长期承受患精神疾病的弟弟带来的情绪冲击,直到参与“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压抑的情绪才得以解放。

已是“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讲师的瑂悦说,在没有上课之前,她是放弃了弟弟,觉得弟弟是永远不会康复了,也不督促他吃药,就放任他“自生自灭”。上课后,她深入了解精神疾病成因与照护技巧后,她不会指责弟弟,还带妈妈去一起上课。

她说,显见的成效就是她会和善地与弟弟沟通,每次谈起弟弟都会泪流不止的妈妈,在上课后也放开自己,不会再难过流泪。她说,这门课程对患者的病情很有帮助,家属有了同理心,患者就少了压力,进而减低发病率,再经由家属鼓励,康复机率就很大。

学员剖心之谈
玉麒(女)46岁(病患者家属)

在我还没来上课之前,我对于精神疾病不是很了解,常常会困惑它是不是中邪,所以用了不少错误的治疗方式。上课后,我终于明白精神疾病是脑部疾病之一,基本成因有潜藏因素 (遗传),诱法因素(大脑分泌失调,大脑受损及机能退化,荷尔蒙分泌失调和精神压力),及持续因素 (缺乏适当治疗)。

以前我对药物有误解,现在我懂得分辨病症与药物的副作用。这让我可以很好的照顾我患病的儿子,我也懂得如何与医生更好的配合。

这个课程让我对康复计划及康复团队有更深的认识,让我对康复有不同的观点与期待,更懂得向医护人员表达期望。除了药物治疗,我也寻求临床心理学家的治疗,这对我儿子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上课后,我与儿子有了较好的沟通,因为我懂得正确的解读他的行为,减少了冲突。我也学到更好的善待自己,照顾自己本身的需要,学习处理情绪和减少压力,认识负面情绪及尝试换个想法。自己要改变,要接受事实,就会活得更自在快乐。

舒铃(女)37岁(康复者)

我是一名忧郁症康复者。这个课程是我的临床心理治疗师介绍我来的。这个课程让我更加的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成因,现在我懂得分辨病症,我有了更好的病识感,也懂得药物的副作用。运动其实对康复是很有帮助的,我告诉自己不可偷懒要多做运动,要善待自己及重整生活。

上龙(男)42岁(志工)

这个课程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更了解精神疾病,病患的处境和病患家属的问题。它也让我更好的掌握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对这个病可以更开放的心面对,不在带有色眼镜。我也学习到如何识别病症与药物的副作用,及康复计划。

身为志工,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全面的看待精神疾病,在探访个案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我也学了危机处理,在探访类似个案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

在上课时,有病患家属分享这个课程带给他们的宝贵经验,家里有人患病是非常痛苦的事,但是这个课程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和患者沟通及做适当的治疗计划,让他们知道在治疗的道路上他们是不孤单的。他们的无私分享带给我很大的感动。

丽萍(女)27岁(志工)

我觉得很受用,因为之前不了解为何患者要在哪儿钻牛角间,不懂得要如何跟他们沟通。参加这个课程以后明白他们有时也是身不由己的。所以就会更体谅及接纳他们,也比较知道要如何跟他们沟通了。

“家连家精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第1课:精神疾病的认识
明白精神病的性质是脑部疾病之一,平常人一生皆有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分辨精神病的基本成因与主要病征。

第2课:沟通技巧
掌握“我 – 语句”和“反映式回应”两种沟通方法的基本应用技巧,降低沟通障碍。

第3课:精神科用药认识
了解三种严重精神病治疗药物的基本类别、作用及副作用。

第4课:危机处理
学习辨识危机、处理危机,减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当发生不幸事件时,如何善后。

第5课:善待自己
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认清压力来源,学习欣赏和善待自己,保持生活平衡。

第6课:康复的疑惑
找出一个既实际又乐于接受的康复期望水平。

第7课:权益倡导
了解精神卫生政策,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掌握一些个人层面的倡导技巧。

第8课:学习回顾
复习前7课所学,巩固学员联系。

欲知详情,请联络:檀香爱心福利中心
电话:04-6451141
传真:04-6429420
电邮:mitra@thanhsiang.org
地址:4C-3,Tingkat Kenari,Taman Desaria,11900 Sungai Ara, Bayan Lepas, Penang.

5_2.jpg
■ 蓝荣光表示,通过课程能让病患家属学习问题解决之道与情绪抒解的技巧。
5_3.jpg
■ 袁瑂悦说,家属要避免对病人说出伤害性话语,其实病患会攻击他人的机率仅5%,只要我们不激怒他们,他们是不会攻击我们的。

Mi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