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乘與念佛

-A A +A
吳妙蘭 泰國國際佛教大學碩士

摘要

藝術是一種能淨化人類及醫療身、心、靈的工具,它除具有知識價值之外,還能開顯人性的真實面。人的聲音具有治療功能,它可減輕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所遇到的毛病,而歌曲的唱誦讓人的意志隨歌曲的結構及特色,將人從日常生活的層面,帶到精神領域外的另一種層面,幫人回歸自己本有的覺性,這種覺性是沒有貪、瞋、痴意念的展現及存在。人在這層面中是清淨、快樂,不被世俗的煩惱所困擾。

能讓人進入清淨的心境,泛音唱誦(古老的祭歌)和佛名號唱誦(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其中的可行工具,因為兩者都要求唱者心力集中、拋開自己的意識,專注在當前的活動上,以不斷重覆唱誦曲中的歌詞,將自己帶入無念的境界,進入「覺性圓滿」的地域。

將藝術活動作為一條通往靈性、精神上高層次的國土、證入空性的工具,是波蘭年輕導演葛羅托斯基所研發。葛導演把這工具稱為Art as Vehicle,而台灣鍾明德教授把它譯為「藝乘」。

於通往國土的過程中,葛導演選用日常生活的名詞,讓修行者瞭解何謂「動即靜」,從而再明白自己是一隻「啄食的鳥」,掩蓋「旁觀的鳥」的存在。

佛名號的唱誦可使人離開現世煩惱的繫縛,泛音唱誦可藉著歌曲的振動尋回自己的覺性,兩者在現代重科技、電子化的年代,不注重人的德行時,是十分重要的工具。
關鍵詞﹕藝乘 覺性圓滿 動即靜 啄食的鳥 旁觀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