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佛学课程报导(中秋茶会交流分享)

-A A +A
作者 马洪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教育界的口头禅,也是办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泰国国际佛教大学就是其中一所属于办佛教教育的学府,简称(IBC).这所大学的创办人是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一般人都会对佛教教育抱有疑问,佛教就只不过是一门宗教,又何以跟教育扯上关系,还兴办大学呢!

佛教从释迦牟尼佛开始至今已将近2千6百年了。在这悠悠数千载岁月里,佛教经过以往不断的分裂,至今是各宗各派,百家分立的局面。所倡导的理念思想有正法与非正法之分。何谓正,何谓不正?没有一个鲜明的说法。这也导致了今天佛教存在着许多玄幻,神力等色彩,让一些人坠入迷信与崇拜的框框。这已经乖离了佛教的基本概念与其根本理念思想。世俗所倾向的佛教就是一门满天神佛,鬼神玄幻的世俗宗教。无可否认,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鬼神当道,人人都崇拜鬼神,佛教为了能在那一片土地上立足以弘扬教法,也夹带了鬼神之说。这也促成佛教在后世成为了世人眼中的世俗宗教。

佛教大学的成立就是为了要追溯本源,把佛教最根本的思想与教育给还原。佛教本来就是一门教育而非世俗宗教,佛教一词也应被解称为佛陀教育。佛陀是名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为世人烦恼因由而追寻解脱之道,而其所留下的法也需后人用智慧去解读,去解其中真实义。佛教在经过种种磨难考验的同时也出现过不少大德圣者,如:龙树大师,鸠摩罗大师,玄奘大师等大德。他们都为佛陀教育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贡献,解析了不少文献和结合佛陀教法,使能更完整的诠释出佛法真谛。

佛教说无常,所以无一法是不变的。如此说来,佛法也非不变的。佛陀从不介意弟子提出自己对法的理解与观点,反而相当鼓励。因为真理是由不断的辩和论而得来的,经不起疑问与议论的法都是不能成立的。由此可见佛教教育是何等博大精深,可谓是无边无尽。续释迦之后,有不少祖师大德也同样发表了自己的论点,当中包括大智度论,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中观思想及唯识学说等论藏。

佛教大学为了法的弘扬也开办了中英文远程课程。这课程主要针对佛法的学术研究,是一门硕士班课程,分别有:印度佛教史,早期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史,中观,唯识,等课程,毕业后,将被获授予佛学硕士学位及文凭。此课程的主要讲师为陈金辉博士。

何谓学术研究呢!那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主要解密考究佛教经典,历史,思想等,还原根本佛教的意理。佛教的“信,解,行,证”,依法不依人的义理,可阐释如下:“信”就是真心相信佛法尊重佛陀;“解”就是要去理解诸法的真意,而非盲目相信,在佛教无论是谁都可提出疑问,从而论证,得到最终的答案。“依法”是要跟据已经建立的法而行,而非跟据某人没有经过实践的己见。修习佛法需要正知正见来辨明诸法,不然很容易就会堕入迷信。

陈老师在中秋聚会时,一边品茶、吃月饼,一边为同学们述说关于佛教学术的一些论点。其中有一项就提到佛教的理与其它宗教的理的最大分别。一般人都认为每个宗教的基本道理都是导人向善,看来也无不同之处,但其中还是有分别的,其分别也就在于境界的层面上,这也是身为佛教研究学者们应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在一番的研讨与交流中,大家也从中更深入了解佛教这一门教育,相信同学们在发表论文时也更能挥洒自如,妙解纷呈。

最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张合照,留下了法的印记。
sahdu,sahdu,sah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