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精进佛七(短期出家)《称赞净土佛摄受经》4

-A A +A

 

唯悟法师讲述
黄韩竣 整理

今天晚上,我们就从这一段经文看起,即:【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常有种种奇妙可爱杂色众鸟。】;旧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虽然词句上有些不同,但内容是相似的。至于以下的经文是叙述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那里的众生或有情与无情都在说法。玄奘大师的翻译里还列出众鸟的名称:【所谓鹅。鴈。鹙鹭。鸿。鹤。孔雀。鹦鹉。羯罗频迦。命命鸟等。】。极乐世界里常有很多奇妙可爱的鸟,即鹅、雁、秋鹭、红鹤、孔雀、鹦鹉等,而这些是我们较熟悉的鸟类。还有一种鸟叫作羯罗频迦或称之为妙音鸟,是从印度语KALAVINKA所翻译过来的。因为这种鸟的声音很好听,所以称为妙音鸟。还有是「命命鸟」,或鸠摩罗什大师在旧译里翻译成「共命之鸟」,这种鸟是两个头共住一个身体。如果其中一个头死了,那另一个也活不成了,所以称之为共命之鸟。

经文:【如是众鸟。昼夜六时。横共集会。出和雅声。随其类音。宣扬妙法。所谓甚深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道支等。无量妙法。】;这里所指的「妙法」,是《三十七道品》。经文中的念住是指四念住或者是四念处;正断是四正断又称四正勤;而神足即四如意足或四神足。鸠摩罗什大师把这段翻译为:【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玄奘大师译本中的「根力」,就是旧译里所谓的五根、五力。那么「觉道」,「觉」就是七觉支,又称七菩提分;「道」,就是指八正道,或八圣道。从四念住至八正道,结合起来就叫作《三十七道品》。今天,因为时间上的关系,没有办法向大家详细的解释这《三十七道品》的内容。简单的说明,这《三十七道品》就是修声闻乘,要了脱生死,或启发出离心。四谛法中的最后一支是道谛,就是阐明这个道的真理,有时亦简称为八正道。「无量妙法」,或旧译的「如果等法」,就是指除了《三十七道品》,即声闻法以外,还有这些鸟也会演说菩萨所修习的六度法及一切的诸法。

经文:【彼土众生。闻是声已。各得念佛念法念僧。无量功德。熏修其身。】。我们在第一天,已为大家介绍过这六念法,其中有念佛、念法、念僧;八关斋戒是守护我们的身业和口业。也许有些人会置疑,在极乐世界的这些鸟怎么会说法,它们不是属于畜生道吗?以下的经文解释得很清楚。【彼土众鸟。岂是傍生恶趣摄耶。勿作是见。】;旧译是:【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就是说明我们别误以为这些鸟是因为过去世造恶而出生到畜生道。以下的经文继续说:【彼佛净土无三恶道。尚不闻有三恶趣名。何况有实罪业所招傍生众鸟。当知皆是无量寿佛变化所作。令其宣畅无量法音。作诸有情利益安乐。】;旧译:【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极乐世界里没有三恶道━━畜生、饿鬼和地狱。极乐世界里连三恶趣的名称都没有,更何况是实罪业所招旁生众鸟,所以这些鸟不是罪业所生,而是无量寿佛或阿弥陀佛的变化所作。

接下来的经文:【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常有妙风。吹诸宝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以上部分谈的是有情众生说法,那么这段经文是描述无情众生说法。极乐世界有七重的宝树和七重的罗网。当风吹动这些树和网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微妙的音声。

【譬如百千俱胝天乐同时俱作。出微妙声甚可爱玩。如是彼土常有妙风。吹众宝树及宝罗网。击出种种微妙音声。说种种法。】它所发出的声音犹如天人的音乐,同时也用一个很大的数目来形容。「百千俱胝」是形容很大的数目,指的是很多悦耳动听的天乐。同时也在说种种的法。在极乐世界里,不只是阿弥陀佛所变化出来的鸟会说法,连风吹动的宝树和罗网也在说法。这是说明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彼土众生闻是声已。起佛法僧念作意等无量功德。】这段经文说明众生听了这些微妙音声之后,都会忆念起佛、法、僧三宝的无量功德。【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希有事。假使经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以其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舌。一一舌上出无量声。赞其功德亦不能尽。是故名为极乐世界。】;佛教里所讲的「劫」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是算万万年的。相反的,「刹那」是最短的时间计算。在极乐世界里,有无量无数个舌头,而每一个舌头都发出无量的声音,赞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它的时间之长是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是不可限量的,也赞叹不完的,所以这个世界就称之为极乐世界。

以上的这段经文,不管是新译或旧译,都以相当长的经文来描述极乐世界的环境,或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若要了解得更详细,可以参阅《无量寿经》,其经文有更详尽的解说。

【极乐世界净佛土中。佛有何缘名无量寿。】接下来的这段经文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经文告诉我们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佛的名字称为无量寿、无量光;然后再把这两个名字合起来,称之为阿弥陀。AMITAYUS即无量寿;AMITABHA即无量光的意思。在玄奘大师的新译里,经文就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先讲无量寿,再讲无量光。而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却先讲光明无量,再讲寿命无量。

经文:【由彼如来及诸有情寿命无量无数大劫。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寿。】;佛和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的寿命是无量无数大劫之长。由于这个缘故,佛的名号就有无量寿之称。今天我们在中午时刻,用过午斋后,大众有缘跟一位藏系的法王见面,听他开示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法门。他间中也向我们提及阿弥陀佛也叫作长寿佛。长寿佛也称无量寿佛。因佛的寿命相当之长,只能够以无量来形容。接着【无量寿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来。经十大劫。】阐明无量寿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大劫。佛在因地里,本是一位国王,后来发心出家,法号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个大愿,然后就依他所发的愿,行持菩萨道,最终成就极乐净土,也成就无上的佛果。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说这部经的时候,阿弥陀佛成佛已经有十个大劫。现在已在极乐世界说法度众。这说明佛的寿命已经超过十大劫。

接着,经文又解说为何阿弥陀佛名为无量光:【何缘彼佛名无量光。舍利子。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光。】;无量光印度语叫作AMITABHA。我们时常会把阿弥陀佛翻译为AMITABHA,这并不完全正确。AMITABHA只是代表无量光,而无量寿AMITAYUS,却常被人们忽略了。「佛恒放无量无边的妙光,遍照一切十方的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这段经文是旧译说明,遍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接下来的经文是再次重复佛土的庄严,但在旧译里,鸠摩罗什大师却没有重复解释。

释迦牟尼佛在说这部经的时候,在旧译里,经文的正中分的开端有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我们在讲解玄奘大师的翻译时,已说明这尊佛的名号是无量寿和无量光。以上的那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这尊佛为何名为无量寿和无量光。一般上,我们比较常用的是无量寿佛,但是在梵文,我们却用AMITABHA即无量光的意思。无论如何,他的名号应是无量的光明和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是代表无量的智慧,而无量的寿命即是代表无量的福报。这表示说我们学佛就是要福慧双修。无量寿和无量光即是代表着圆满的福和圆满的慧。无量寿是超越时间的,不像我们凡夫的寿命是非常有限的;而无量光是超越空间的。因此,佛的名号即是超越时空的意思。其实,每一尊佛都是无量寿、无量光,因为每一尊佛都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唯有凡夫被时间与空间所束缚,换句话说,智能与福德都是有限的。

接下来要讲的也是非常重要,我们之前曾一直强调,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其实,不仅是依报的庄严,还有正报的庄严,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之庄严。以下一段的经文就是说明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同样的,我们在佛七的第一天已向大家说明,必须庄严道场。这不只是外在,或者是环境的庄严,而是我们每一位同修能如法、精进地修行所证得的庄严。这才是真正的庄严道场。经文:【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声闻弟子。】说明无量寿佛有无量的声闻弟子。声闻弟子是指随佛出家,听闻佛说法而契入佛知见的弟子。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很多的弟子发出离心,听闻佛说四谛法,而后依照佛陀的教诲,如理实修。

「四谛法」的真实内涵是阐明「业果」,告诉我们凡夫之所以轮回六道是因为还未断尽根本烦恼。这个根本烦恼所造作的业因,让我们继续在六道中轮转和受苦。四谛法的苦谛,就是告诉我们苦的真理;然后再告诉我们这个苦的根源,即是轮回六道的原因,这是所谓的集谛。一般上,我们的教学是先讲因,而后讲果。但是,佛在初转法轮的时候,先说明世间人所遭遇的种种苦,而且这种苦是一种逼迫的苦,然后再说明苦的根源。为何先说苦呢?因为提及苦,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感受到,毕竟大家都吃过苦头嘛!如果现在问一问大家,我们当中有谁没有吃过苦的,我想没有人敢举手。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有数,吃了多少苦,唯有自己知道。

我们常会听到年老一辈的人对年轻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也许我们听了,会感觉哪有可能的事,怎么吃盐会比吃饭多呢,实在夸张,会不会是老人家倚老卖老?其实,这句话「吃盐比你吃米多」的真正含义很深。如果问大家,可否知道盐的味道?也许大家马上就回答,盐的味道是咸的。但是盐吃得多,它的味道就不是咸的了,而是苦的!「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的意思就是吃的苦比你多,也意味着我的人生经验比你还要多,还要丰富。

佛因为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曾体会过种种的苦楚,因此先从苦讲起。而且佛也不像其它的宗教,先讲天国,讲快乐。一些未真正了解的人会认为佛教是悲观的,但释迦牟尼佛一开始说法,就说:「你苦不如我苦!(闽南话翻译)」。反观其它宗教强调天堂的快乐,而且信者得救。其实我们也曾经投身到天国,做过天人,但是当我们的福报享尽,又堕落到人间来,受种种的苦。现在又有大福报得闻佛法,重新认识「苦」,然后再进一步深入的去体会、了解和省思苦从何处来。集谛告诉我们,「苦」的根源是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六根本烦恼。佛讲苦,也告诉我们苦的由来,这是「四谛法」苦谛和集谛。

「四谛法」的灭谛就是彻底的离苦得乐,而所证得的涅盘乐,是远远超过其它宗教所形容的天堂之乐。这是彻彻底底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如果我们投身到天界,还是在六道里轮转,并没有脱离轮回之苦。「四谛法」最后是讲道谛;要彻底的离苦得乐,就要有正确的方法修证。道,指的是八正道或三十七道品。灭谛是出世间的果而道谛是出世间的因。极乐世界有很多无量寿佛的声闻弟子都已证果。所以经文说:【一切皆是大阿罗汉。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

接下来的经文告诉我们,不仅是有无量无数的大阿罗汉,极乐世界还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弟子。经文:【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菩萨弟子。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只要我们修这个出世的法门,我们就成为无量寿佛的声闻或菩萨弟子。菩萨的目标就是要成就无上的佛果。若要成就佛道,就必须广度众生。我们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些菩萨已不是普通的菩萨。经文形容他们是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何谓「一生所系」?在旧译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为「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就是在一生中就能够证得圆满的佛果的大菩萨。例如我们娑婆世界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他所说的法现在还流传在世间,一直到释迦牟尼佛的法失传了,弥勒菩萨就是下一尊佛。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误称弥勒菩萨为弥勒佛,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之所以称他为「当来下生」,是因为他是我们未来的佛。他现在在兜率天内院还未圆满成佛,严格上应该称他为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他在一生中就能够证得圆满的佛果。在之前的经文中,我们有曾提到菩萨的修行果位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其中一生补处的菩萨品位最高。

还有我们很熟悉的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也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菩萨,其数量是无量无边,算不尽的。接着是形容这些大菩萨,都具足种种微妙的功德。

经文:【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这段经文也是非常重要。旧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或阿惟越致是原本的印度语音译AVINVARTANIYA,即不退转的意思。经文:【必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极乐世界里没有三恶道,所以往生到那里的众生不会再堕入三恶道中,或是投生到边地去。边地是指未能听闻佛法的地方。蔑戾车原本印度语是MLECCHA,是指一个没有文化而且非常野蛮的地方。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就没有佛法的存在。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不会退转,也不堕恶趣。

经文也形容那里的众生:【常游诸佛清净国土。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昨晚,我们所讲解的那段经文,叙述极乐世界的众生以天上所飘下的花来供养无量寿佛,然后再以他们的神通到十方的佛土去供养其它的佛。同时他们的行愿,念念都在增长,非常殊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语的音译,即ANUTTARA SAMYAKSAMBODHI,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ANUTTARA是无上;而SAMYAKSAMBODHI即正等正觉的意思 (SAMYAK 谓 「正」)。佛的果位,是最高圆满的境界,是无法相比的,因此称为「无上」。以下的经文也是重复叙述佛土之庄严。

今晚,所讲解的经文,主要是启发我们的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就应当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同时更要发愿回来度我们身边还未往生的同修。因此,这殊胜的法门除了要我们发愿往生外,还要发愿倒回娑婆世界来度众生。我们知道在外国,如美国有一所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它的工程系是一流的。那我们就发愿到那里去深造,然后学成了之后,记得要回来为国家、为这里众生服务呀!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今天是第四天啦!不知你们的水煮沸了吗?大家继续精进、加油吧!